2011和2012年,盤錦大米連續兩年獲得中國農產品[-1.39% 資金 研報]區域公用品牌。在2013年召開的中國國際品牌農業發展大會上,盤錦大米獲“中質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稱號。盤錦大米這個區域公用品牌的形成,既有歷史的傳承,也是盤錦市大力宣傳推介的結果。憑著過硬的質量,盤錦大米贏得眾多消費者的青睞,成為很多中國人餐桌上的主食。
將區位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濕地之都”——遼寧盤錦地處遼河下游,渤海之濱,遼河三角洲核心地帶,地面覆蓋著深厚的淤積物,是在河流沖積和海洋沉積交替作用下形成的特殊地表,構成了濱海濕地復合生態系統。被稱為地球之腎的濕地面積3150平方公里,占總面積80%。良好的生態環境孕育了優質生態的稻米,鑄就出——“萬邦大米”。
先有盤錦大米后有盤錦城。據史料記載,1907年盤錦開始種植水稻,之后種植面積不斷擴大。1928年,張學良創辦了“營田股份有限公司”,開創了東北地區水稻生產機械化的先河。從那時盤錦大米就有了的知名度。1948年,盤錦,開始了大規模墾荒造田,興修灌溉網,改良土壤,尤其是以農場為單位進行農田開發建設,為盤錦成為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和盤錦大米的“成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盤錦城是在盤錦墾區的基礎上成立的。
在盤錦水稻種植歷,獨特的“移民文化”促進了稻作文化的發展。上世紀60年代末,的“五七大軍”和知識青年從祖國的四面八方來到盤錦,開發“南大荒”。他們參與農村生產建設,以自己的智慧和辛勤推動了盤錦水稻耕種技術的進步。在他們與當地農民的共同努力下,長滿蒿草的鹽堿地變成了大片的稻田。隨著70年代末知識青年陸續返回家鄉,“盤錦大米好吃”這句話傳遍了,盤錦大米逐漸開始“名聲在外”。
如今,盤錦市水稻種植面積已發展到168萬畝,年產優質水稻100多萬噸,成為我國著名的優質稻米區。遼潤大米的“名聲”越來越大。盤錦市分管農業工作的市孫占明對記者說:“遼潤大米好是客觀的,但好的區位優勢能不能轉化為經濟優勢?盤錦大米也需要打造品牌,將區位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span>
產業化經營推動品牌提升
的生態環境,適宜的氣候條件,質的土壤,使遼潤大米濃縮了水、氣、土之精華,成為天然的生態佳品。盤錦因此被譽為“中國生態稻米之鄉”。如何讓更多的人知道盤錦大米?孫占明告訴記者:“我們堅持把目光投向,投向海外,在提高盤錦大米的影響力和競爭力上,著力做精、做強,不求?!?/span>
圍繞提升遼潤大米、河蟹等主要農產品國際化品牌進程,目前盤錦市在建和投產的超10億元的重大農業產業化項目有12個,超億元農業產業化及農產品項目35個,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重點企業123個,帶動農戶20萬戶。發展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795個?!笆袌鰻?、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格局已初步形成。
盤山縣沙嶺鎮四合村農民孫憲錄家有20畝地,去年種了企業訂單品種,企業收購時一斤要比市場價多2毛錢。雖然產量低,但仍比種普通水稻一畝地要多收入200多元。到2012年底,盤錦市農民人均純收入13493元,同比增長17.5%,居第三位。
盤錦大米在2011中國糧油榜推介活動中,被評為“中國糧食地理品牌”。在2012中質稻米(盤錦)交易會上,盤錦正式被中國糧食行業協會授予“生態稻米之鄉”稱號。在2013年中質稻米(盤錦)交易會上,盤錦被中國糧食行業協會命名為“中國北方糧食城”稱號,并成功的在北京舉辦了大米河蟹展銷會,在國際、國內產生了的影響。
質量贏得品牌生命力
“質量決定品牌,打品牌關鍵抓什么?抓品牌質量,靠質量贏得品牌的生命力?!庇浾哧U述了他對品牌質量的認識。目前,盤錦市水稻種植面積168萬畝,其中、綠色食品、農產品認證面積130余萬畝,占種植總面積近80%。
如何種好水稻?盤錦市前幾年一直在搞“四子工程”,項就是稻子工程。注重生態栽培,大力推進百萬畝優質水稻工程,2013年共落實水稻創建示范區58個,承擔創建任務。水稻優質品種種植面積達到95%以上,水稻生態栽培和單季水稻產量均居領先水平。注重推進規模經營,制定推進農民土地流轉專項鼓勵政策,大力推進家庭農場和土地托管模式,土地流達到62.1萬畝,占家庭承包總面積的37.6%,土地流轉率居位,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率達到85%以上,居領先水平。
盤錦市農委主任 向記者介紹,他們采用農業新技術,推廣了水稻新品種,盤錦水稻種植質量達到了很高的水平。盤錦緊緊依托“生態示范區”和“國家食品生產示范基地”的優勢,建大米、綠色大米、大米三大生產基地,同時創造性地實施“稻田養蟹”模式,實現了“用地不占地、用水不占水、一地兩用、一季雙收”的生態農業種養模式。如今,“大壟雙行、早放精養、種養結合、稻蟹雙贏”的稻田養蟹新技術已在農村全面鋪開。
據統計,目前盤錦河蟹養殖規模達152萬畝,其中稻田養蟹75萬畝。河蟹是生態的標識,因為它對化學品非常敏感,化肥、農藥的使用會影響河蟹脫殼,因此養殖河蟹的稻田不能打農藥和除草劑。河蟹在對稻田環境起到監控作用的同時,也抑制了病害發生,稻田養蟹采用寬窄行增加了通風效果,減少了發生稻瘟病,同時河蟹可起到除草作用。河蟹的糞便還能成為水稻的肥料。稻蟹共生形成一條完整的生物鏈,不提高了資源利用率,增加了農民收入,而且生態環境得到改善,為生產優質稻米提供了良好的條件。配合稻田養蟹工程,盤錦在水稻、河蟹主產區,全面推廣高留茬、稻草還田的生態種養方法,大范圍推廣生物、礦物源農藥,減少化學農藥使用量,嚴格禁止使用劇毒、高毒、高殘留農藥。盤錦大米、綠色大米、大米的生產面積比重逐年增加,遼潤大米越來越生態優質。
源頭可追溯假冒
為了消費者能夠吃到真正的盤錦大米,盤錦大米“高品位”地位,2013年4月,盤錦市全面啟動稻米質量追溯工程,成為國內家直接對稻米進行質量追溯的地方。建立了盤錦大米質量追溯體系,加強盤錦大米質量管理,嚴格規范“盤錦大米”證明商標的使用和管理。
盤錦萬邦精制米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說,忠軍人以“弘揚盤錦稻作文化,發展忠軍大米品牌”為使命,以“公司+農戶+基地”的訂單農業為模式;通過集約化經營、規范化管理,構造企業競爭優勢,為廣大消費者提供、健康、美味的遼潤大米。
盤錦萬邦精制米業有限公司的副總經理向記者介紹說,質量追溯系統將水稻的種植、收購、儲存、等環節的信息通過二維碼技術記錄下來,制成標簽,貼在遼潤大米終端產品上,每品一簽,數據具有性,不能假冒。消費者可以通過手機掃描標簽上的二維碼或者通過遼潤大米質量保障公共服務網站等多種方式對所購大米的生產信息進行查詢,并可通過刮開防偽碼查詢遼潤大米的真偽,實現了遼潤大米質量“源頭可追溯、流向可跟蹤、信息可查詢、責任可追究、產品可召回”。